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主播:小凡]
文/廖一梅
推荐语: 对于人类而言,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本书首次完整收录廖一梅的内心话。她用尽文字的力量刻画了对于生命、孤独、痛苦、爱情以及写作的种种独特见解。下面小编为你推荐本书第一部分第二章。
每个人都是惊世骇俗的——关于人或者自我
再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难掌握的技巧了!
辛弃疾有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外在的失去或获得都不构成人最本质的惩罚或者奖赏。人面对的最大困难始终是自己。有时候是一根羽毛落下来就不行了,有时候泰山压下来都没问题。
每个人都会受自己的一份苦。变成谁都没有什么改变。除非是另一番境界,那也许就是佛,代表着安宁、圆满、对自己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都泰然处之。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
为什么是古希腊的悲剧而不是喜剧更能体现人类精神呢?因为令人类能够自己敬重自己的品质都不是轻松愉快的,而是那些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倔强态度,保持尊严的神圣企图之类不可轻易谈笑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有勇气把自己剖开来,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惊世骇俗的。你什么都相信,是一种迷信,你什么都不信,也是一种迷信——你在迷信那种“不信”。
勇敢关乎一个人的尊严,它可以使人更开阔,不那么狭隘。如果人人都这么自我保护,现在人类一定还住在树上。最先下树的一定是最有勇气的人,所以人类的一切进步,文明或者财富其实都有赖于勇敢。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百无禁忌,禁忌越多就会被框得越死,会越来越僵硬,最后只能退化。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缺憾是人的缺憾,如果人对自我没有清醒的了解,就不会得到改善,那其他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有的人致力于探讨某种制度来弥补缺憾,对我来说,制度,人类社会引起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人的缺憾,因此我更想探讨人更本质的东西,让人有更多的自我了解。人在世界上不外乎这样那样的处境,它们看起来千差万别,其实都是相似的。人怎么能更自由,更有尊严,更幸福,这是本质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接受是被动的,不得不如此的,你要不是经过一点点摸索,观察别人对你的反应,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每个人出生时对自己是什么样子无从选择,对那个所谓的“自我”无从选择,你要爱一个外界给你的、被迫接受的模样,身份,还要为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奋斗一生,所以我们不是无所不能的,在这样的人生里,不感到痛苦,那只能说是无视它。
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满足,只能离满足越来越远。“每天的生活都像神话”,这样的话纯粹是瞎说。人,最终能发现生命的答案的人太少了。可能终其一生你都没有发现,但是你依然要对这个世界给予你的一切做出反应,然后确立你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我觉得所有做艺术的人,无论是哪方面的艺术家,无论技巧高低,技巧是可以学的,他起码有一个鲜明的、独立的生命态度,这个是无法回避的。这决定了一个作品的趣味,深度和广度,真的是一出手高下立见。每个人在本质上过的是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是你的心在感受什么。如果你不能正视自己,那就根本谈不上任何改变,也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如果不把自己推到一个最极端的地方你可能看不到自己,就好像把自己逼到了一个死胡同里,你眼前的门是关着的,但可能在你的上方或者某一处,另一个维度的门会打开,人得有把自己逼入绝境的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也就没意思了。你想巧妙地度过一生,那你就去学成功学,到处卖的都是;你想要知道真相,那你就要承受很多的困惑和痛苦、很多个不眠之夜。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最该想清楚的吧。
从外界需要得到的东西越多,越用这些东西充满自己,只能感到自己越无力。在伪善和恶之间,我宁愿面对恶,起码它更接近真实,没有比虚假的东西更可怕的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善的,而其实是伪善,那你就离真相太远了,比恶更远。
每一种性情,品质都是一把双刃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首先找到真相才谈得到别的,如果你一直跟一个虚假的自我在对话,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你不用管你是好的坏的,或者对的错的,起码它是真实的,才有一个对话的基础。每个人都在扮演一个角色,你要问你自己你到底是谁,除了你要扮演的这个东西以外你是谁,你才能知道你想做什么。
谁也成就不了谁,人只能自己成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