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什么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

什么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

什么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

前言

一般发明人较为熟悉的外国专利申请制度,为专利申请人透过常用的传统申请程序,也就是先在某一国家提出专利申请案,再于该申请案之申请日起算十二个月内,进一步提出其他外国申请案及依巴黎公约规定主张该申请案之优先权。然而这种申请方式要求申请人,必须在十二个月内,就决定向哪些外国申请专利,并且还需完成这些外国专利申请书的多种语文版本,也就是要将专利说明书翻译成各该申请国之语文,而且还需在申请时依不同国别分别缴纳申请费用。而「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对台湾省的发明人而言可能比较不熟悉。

什么是PCT

PCT(专利合作条约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被认为是专利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最有意义的进步指标。PCT是由世界智慧财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中的国际局所管理,是一个方便申请人获得众多外国专利保护的国际性条约。该条约于 1970 年签署并于1978 年生效,目前会员国包括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韩国、德国、法国、英国及众多开发中的国家等,几乎含盖了全世界所有实施专利制度的国家。这是一种「国际专利申请制度」而非「国际专利授权制度」,故不存在「PCT国际专利权」。中国大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94年加入PCT,目前台湾省则尚未加入。所以台湾省的发明人若要藉由PCT的专利申请制度,进而取得多国的国外专利保护时,则可请台湾省的专利事务所协助,透过先行送件申请中国大陆专利,再以中国大陆的专利申请日作为PCT的优先权日即可,这是一种变通的方法。

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其申请程序概要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二大程序。

  • 国际阶段: 递交申请书送件到WIPO的国际局,主要完成申请的受理、国际检索、国际公布和初步审查等程序。(申请此阶段必须在第一次申请国之优先权日起十二个月内提出申请)

  • 国家阶段: 主要继续国际阶段后的程序,完成各国家的申请及实体审查,由各个会员国单独决定是否授予该国的专利,然后公布授予专利权等程序,并给予专利权的保护。(申请此阶段为已提交国际阶段申请者,并必须在第一次申请国之优先权日起三十个月内提出申请)

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的特色

  1. 只需提交一份(一种语文版本,例如中文;PCT国际专利申请的语言可以是中文、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国际专利申请书,就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2. 申请人可以在第一次提交专利申请后的十二个月内办理「国际阶段」申请,如果要求了国际初步审查,还可以在第一次提交专利申请之日后的三十个月内办理国际专利申请进入每一个国家的手续。如此就能延长了进入「国家阶段」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专利申请人可运用此段延长的时间,对于发明的商业前景与市场性及其他因素进行调查,在花费较大资金进入「国家阶段」之前,决定是否继续申请外国专利。若经过调查,决定不向外国申请专利,则可以节省不必要资金浪费。

  3. 申请「国际阶段」时,将会进行统一的国际新颖性检索,及可选择的国际初步审查,藉以减少申请人和各国专利局的重复性工作。经过国际检索单位的国际检索,可得到一份高品质的国际检索报告,选择国际初步审查者,可得国际初步审查报告。专利申请人就能了解现有技术的状况,进而衡量是否进入申请「国家阶段」,向各会员国申请专利权。

  4. 简化了申请及缴费的手续,只需向一个受理的机关申请及缴费即可,而不需向各国的专利局分别去办理。

鉴于专利的地域性,所有国家(包括地区,下同)的有效专利都以该国授权为限,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专利或专利权。所谓国际专利从专利法角度而言,仅仅意味着在一国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能按一定的国际专利申请程序向他国申请专利,按照申请国的法律获得专利权保护。

一、申请外国专利的途径:

目前中国的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有两种途径:

1. 直接途径/传统的巴黎公约途径。

申请人可以直接在希望获得发明创造保护的所有国家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也可以先在某个巴黎公约缔约国提交申请,然后在首次专利申请的申请日起12个月内在其他巴黎公约成员国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以便在所有国家享受首次申请的申请日。

2. PCT途径。

二、PCT国际申请的含义:

PCT国际申请是指依据《专利合作条约组织》提出的申请。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其目的是为解决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在此背景下,《专利合作条约》于1970年6月在华盛顿签订,1978年1月生效,同年6月实施。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同时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国际检索单位、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接受中国公民、居民、单位提出的PCT国际申请。截止到2019年10月,已有153个国家加入了该条约。PCT是在巴黎公约下只对巴黎公约成员国开放的一个特殊协议,是对巴黎公约的补充。

PCT国际申请分为两个阶段: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 PCT国际申请先要进行国际阶段程序的审查,然后再进入国家阶段程序的审查。申请的提出、国际检索和国际公布在国际阶段完成。如果申请人要求,国际阶段还包括国际初步审查程序。是否授予专利权的工作在国家阶段由被指定/选定的各个国家或地区专利局完成。

结论:PCT国际申请是一个国际申请,并不授予国际专利。授予专利的权利还在各个国家内。

三、在中国怎么提交PCT国际申请?

1. 递交人资格: 多个申请人,其中之一满足即可:(1)中国的公民或中国法人;(2)在中国境内有长期居所的外国人或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国法人。

2. 代理机构的委托: 中国公民/法人可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也可直接提交PCT国际申请,鉴于PCT专利申请时间长、专业性强,如果申请人不熟悉,建议委托代理机构办理。

3. 申请语言: 中文/英文。

4. 提交的文件:(一式一份)请求书、摘要,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如有必要,应提交,后补交附图会国际申请日改变并可能导致优先权逾期),优先权文件(如有)、委托书(如有)、序列表(如有)。

5. 提交形式:(1)面交、邮寄;(2)电子形式:专利业务办理系统。

6. 缴纳费用的规定: 申请人应自国际申请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缴纳检索费、国际申请费(适用时,缴纳国际申请附加费)。

7. PCT申请流程——国际阶段: PCT申请程序的第一阶段“国际阶段”,包括了国际申请的提交受理、形式审查、国际检索和国际公布必定程序,以及可选择的(如果申请人要求)国际初步审查程序,时间长达30个月。

什么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

8. 进入国家阶段程序: 由于PCT尚未实现授权的国际合作,因此授权的任务仍由各个国家或地区专利局完成。要想获得某国家的专利。国家阶段,可以在优先权日或申请日起30个月以内,依据出具的高质量《国际检索报告》和《初步审查报告》(如果请求的话),初步了解申请的专利是否具备授权前景,即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从而做出是否要进入哪些国家的决定,这样便不会盲目的进入国家,节省了费用。

专利申请人必须履行进入所选国家的手续,由该国的专利局对该专利申请进行审查,该国专利法规定的,授予专利权。

四、PCT与巴黎公约的区别:

什么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

什么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

区别巴黎公约PCT国际申请
保护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发明、实用新型
提交时间自优先权之日起12个月(发明、实用新型)/6个月(外观设计)自优先权之日起12个月/无优先权随时可递交
进国家阶段时间同上自优先权之日起30个月(可提前)
申请国家范围巴黎公约成员国逐一申请所有PCT成员国统一申请
申请文件要求按照各国专利法要求十种公布语言之一(阿拉伯语、中文、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语和西班牙语)
过程不同国家递交申请、形式审查、检索、公开、审查向一个局(受理局)提交一种语言的申请,由一个局(受理局)完成形式审查,由一个局(国际检索单位)进行检索;由国际局完成国际公布;30个月后进入国家阶段(可提前)
缴费方式各国缴费国际阶段向受理局缴费,国家阶段再向进入国缴纳
特有程序 检索单位会提供检索报告及书面意见,申请人可评估后决定是否进入国家阶段/可对文本进行修改/可提出国际初步审查

五、总结:

1. 选择PCT国际申请途径:

  • 简化提出申请的手续: 只需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就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而不必向每一个国家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为专利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提供了方便。

  • 推迟决策时间: 申请人可以在优先权日起12个月前以一种语言提交申请,而保留在多个指定国的申请权,申请人最后决定向外国提出申请的时间可以延长到优先权日起30个月内。申请人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其申请的商业价值。

  • 完善申请文件: 可根据国际检索报告获得三性参考意见,可选择修改申请文件,可提出国际初步审查;

  • 提高成功率: 通过PCT,专利申请人可以得到一份国际检索报告和一份国际初步审查报告(非必要),相当于《审查意见通知书》。专利申请人可结合这两份报告给出的能否授予专利权的倾向性意见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申请;

  • 节省费用: PCT申请在国际阶段需缴纳的部分费用,对发展中国家申请人提供一定的减免,例如对于作为自然人的中国申请人,可以享受90%的国际申请费用减免。另外,PCT申请进入指定国的国家阶段后,一些成员国对PCT申请规定的缴纳费用比从该国国内直接申请低。

2. 选择巴黎公约途径:

已明确目标国家、准备充分(时间,资金,文件)、技术文本完善、需要早授权。

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0 进行授权